戴勝益先生這次在中興大學的演講會有這麼多討論,直覺是台灣人習慣對既得利益者,會站在更高的標準來審視(另一方面也是媒體誤導曲解使然),像他提到年輕人錢賺得少時不應該儲蓄,這說法也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來了 [1] ,而且我也非常認同他的看法,只是舉的例子有點不恰當罷了!

事實上,整個演講的重點就四個:

  • 忍耐與等待:水到渠成的智慧
  • 人和,做事會更有效率
  • 投資自己,把錢花在刀口上
  • 你認真,別人就會當真

雖然我覺得中文系畢業的他比喻和用字遣詞都很差勁(講話很卡 XD),但上面這些想法都蠻適合給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參考(社會新鮮人普遍低薪)

 

1. 關於耐心

戴勝益拿著筷子說,小時候自己性子急,看媽媽煎魚,覺得老媽煎魚時火又小、速度又慢,所以有回他搶過鏟子用大火煎,結果魚不只焦了,頭尾也分得老遠。戴勝益以此故事告訴同學,出了社會要懂得「忍耐與等待」,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其實「小火煎魚,正面2分鐘,反面2分鐘,加起來不過4分鐘也就煎完了」。

現在年輕人普遍急功近利(包括我自己個性也是),像以前讀書人耐心以時間累積的學養也慢慢不復見,短時間看不到成果的事不做,因此十年磨一劍的貝佐斯這種企業家在追求成長速度的網絡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如果我們人生的每個決策都拉長十年為單位的視角來看,應該都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而社群媒體的關係,也讓太多雜訊干擾我們的閱讀及思考,導致資訊閱讀的碎片化外,連帶變成大前研一先生提到的,外行領導內行集體不思考的低智商社會,社會躁動的氛圍讓大家靜不下心做真正重要的事。

這也為什麼哈佛商學院教授 David E. Bell 會在《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書裡建議,畢業後的幾年儘量避免參加同學會,因為你會被迫以相對的角度來與同儕比較,而不是跟自己的生涯目標或成功標準做對照,甚至可能因此做出違背人生目標的決策!

所以我很能理解戴董要強調耐心這件事,他一定看到王品基層(勞動)人員流動率偏高的現象,我認為正確的態度是當決定要做某件事時(例如進入這家企業),就給自己一點時間去學去鑽,有些東西是需要經驗(時間)的累積才能 upgrade 的(包含本職學能提升、儲幹的機會),所以強調年輕人要有耐心這件事對於企業和年輕人來說,是雙贏的。

 

2. 關於人際關係

此外,「生產器具減半,製造時間要加倍」是一般認知。戴勝益則舉起一雙筷子問同學,「假設用兩根筷子夾100顆花生要10分鐘,那用一根筷子夾要幾分鐘?」。戴勝益用此例提醒同學,出了社會「人和重於一切」,要讓別人願意跟自己合作才會成功,「否則就算是黃金做的筷子,只有一根也啥都做不成」。

這邊戴董以兩根筷子才能成事的理論,來勉勵新鮮人應該處理好職場上的政治,讓自己免於受傷。雖然在很多情況下人越多並不會增加生產力,尤其是靠腦力及創意的軟件工程領域,人多隻會增加溝通成本以及 bug 的風險(所以我說例子舉很爛嘛!)

戴勝益先生在媒體上似乎很喜歡提到人脈這件事,我同意做人應該要人和這部分,政治不正確做很多事情都是事倍功半不會那麼順利,但我否定他在下一段提到應該把錢花在交際上面,或是這麼說,對於他功利的把交朋友和人脈經營看得那麼重要,個人覺得對年輕人來說有點本末倒置!

之前也和朋友討論到「年輕人應該要增加自己競爭力重要還是經營人脈重要」這話題,(嚴格說起來這兩個做法並不相斥,但是賈伯斯說你的時間有限,尤其年輕時的時間更為寶貴!)每當聊到人脈這話題時就會想起田軍寫「玩具論」:《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的這篇舊文,希望大家都能花點時間看看。

人脈的建立與男女之間的感情相同,不會是只有單方面的付出(好啦!愛情很難說),在上面那篇文章基本假設,人們其實都期望從他人身上獲取互補的資源,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像正妹對很多男生來說就擁有「賞心悅目」這項巨大的資源,這也為什麼會有工具人這種生物願意用自己修電腦的技能換取正妹的回眸一笑),結論其實很正向,每個人都要儘可能專心的提升自己的資源(才華、學識),那些無法改變的(外貌、家庭背景)就算了,成為一個有價值、獨立優秀值得交往的人!爭取人脈,不如爭取一種不可缺少的純在(詳見內文):

*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 除非有特殊原因,應該儘量迴避那些連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就更應該迴避了 – 儘管偵別起來比較困難;
*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而且事實上,認真說起來,有更多數據與文獻顯示人際網絡中的弱連結的人脈遠比強連結對你可能更有幫助,所以去開個部落格開始寫文章(而且要用真實姓名或網絡 ID)、認真經營微博和臉書,對「經營人脈」這件事會比與朋友花錢吃吃喝喝花的時間效益更大!

 

3. 關於投資

戴勝益並要同學「不要太相信理財專家」。他說,初入社會如果只領到22K至28K的薪水,就別想既要儲蓄存錢,又要拿一部份回家孝順父母。「等領到50K後再做這些事吧」!戴勝益表示,初入社會就要多交朋友、多看看世界,太省,只會讓自己變成宅男宅女,視野一變窄,在社會上就缺乏競爭力了。

最惹人爭議的應該就是這部分了!戴董提到薪水不到五萬不應該儲蓄,而且不足的部分找父母要(我敢肯定這是他的玩笑話,只是沒想到會被多數的媒體強調,客觀來說也不合宜,有「何不食肉糜」不知民間疾苦的不良觀感),薪水扣掉生活費用剩下少少的部分用來儲蓄實在效益太低也太傻(存款利率這麼低),而應當作更有效益的事情:例如他舉的例子,和朋友吃飯交際看電影(這裡如上段我不苟同交朋友一定得花錢,不進王品的餐廳肯定不用花太多錢),或是把這些錢拿來學習,無論是閱讀或是需要花點小錢的實驗,都會是幫你開拓眼界、加薪、增加第二專長進而開源的好手段。

這裡來做個小比喻,你想要課業學期成績達到平均 70 分,但是你的英文成績是 40 分,數學成績是 85 分達成你的目標有兩種方法,英文進步到 55 分,或是把數學成績進步到 100 分,你說哪種做法能更快達成你的目標?

比喻啦

戴董想說的很簡單,就是「做有效益的事情」這麼簡單而已,與其盲目投資或儲蓄,(月薪五萬元以下的情況)擴大你累積資產的基數,長時間來說更能有效率達成你的目的(無論是財務自由或是存到第一桶金創業)!

 

4. 關於用心

你認真,別人就會當真: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很缺乏認真、用心把事情做到好的態度(不是做完而已),其實做任何事情追求的是一種極致,老話一句「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的時候,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恩,真心的渴望是會產生行動的,然後別人也會看得出你的認真)

 

結尾

整體來講我認為戴勝益很有心想要把這些想法傳達給年輕人,演講的方式也不會太枯燥乏味,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網絡上資訊這麼多,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完整什麼是片面,都應該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不以人舉言,不以人廢言」,每個人成長環境背景都不同,價值觀也不一樣,只要截取對你有幫助、啓發的那部分就夠了!

最後分享一下蔡志浩老師幾天前的話共勉之:

別人有什麼你也要有,不叫競爭,叫追趕。讓別人想追趕你,也不叫競爭,叫怕輸。積極追求自我成長但不以別人為參照點,那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  蔡志浩

(以上各段落的開頭摘自戴勝益:自己認真 別人就當真新聞)

戴勝益演講全內容

延伸閱讀

1. 戴勝益給年輕人的理財建議(Smart智富月刊第154期 2011-05-27)
2. 王品真的是一間好公司嗎?
3. 週航:創新需要極致表達,Tesla給我的創業啟發
4. 經營人脈何需花錢 別教壞下一代孩子 (6/12 補)
5. 白領街友王文良 力拚東山再起/台大碩士、曾任銀行副總… (6/12 補)
6. 炫富vs.紅眼:一場失焦的世代對話 (6/12 補)
7. 社論:資本家意外發言所戳破的假象(6/12 補)